發布時間:2015-08-04 23:01:00 來源: 瀏覽次數:
|
輸新鮮血在供血服務中,常會碰到患者及其親屬提出要新鮮血的情況,認為輸注的血液越新鮮越好。其實,血液中除有用的細胞、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外,還有許多病原體在血液保存過程中可以自然被滅活,如梅毒螺旋體在體外血液4℃保存下只能活48~72小時,瘧原蟲保存兩周可滅活,還有其他未知的病原體在血液保存中都有一個自燃滅活的過程。因此,只要是保存期內的血液,從傳染疾病的風險上來說,保存期長的血液比新鮮的更為安全。
輸全血 許多人認為,輸全血比輸成分血好,似乎全血的成分更全面,效果會更好。其實,現在輸血技術表明,輸全血并不好,而是推廣成分輸血。原因有兩點:一、全血的成分并不全。血液中各種成分在不同溫度條件下有不同的保存期限,全血在4℃條件下保存,只能對紅細胞起到保護作用,而對白細胞、血小板以及不穩定的凝血因子毫無保護作用,這些成分很快會失效,特別是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在全血中不能發揮應有的功效。二、輸全血增加輸血的風險。全血中的大量血漿增加血液循環和心臟負荷,可能誘發心衰或急性肺水腫;全血中的細胞碎片和抗原物質等成分對人體有害無利,可能導致輸血反應。因此,現在輸血觀念認為,全血只適應于血容量不足而且有進行性失血的急性大量失血的病人,并非任何患者都適合或需要輸全血。
文章來源:中華龍都網 |
文章評論
|